NEWS
新闻动态
- 
							从城市到乡村 从南到北 台湾社造 | 正荣公益游学
- 
							09 2018-11 -
- 
								【台湾好基金会】 台湾好基金会落实社会企业经营概念,强调在地的重要性,希望透过资源的整合 与价值的创造,一起促成“台湾好”。 本次探访台湾好基金会,我们将:1、了解基金会的运作,及如何推展文化创意扎根;2、了解现行成果,探究台湾地方创生之道。 
   
 【台湾社区营造总会】 社区营造学会从1996年成立。结合相关社区专业者及关心社区人士,从事社区营造之学术研究与实务推展,对政府部门的社区相关政策提出建言,他们深信台湾社会是可以改变的,共创台湾社会翻转的契机,燃起台湾新希望的火苗。 
 我们将从台湾社区营造总会这里,了解台湾大环境下社区营造的概括,以及透过实际案例解析,探究台湾社区营造的成果和未来发展。 
   【台北市文山区忠顺里社区】 2002年9月1日台北市行政区域调整后,划出成立忠顺里2003年10月18日由曾寧旖女士发起召募社区居民成立【忠顺里社区发展协会】,推动社区内各项公共事务。 
 忠顺里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将分享社区营造概念与实际的执行情形,我们将实际走访社区,并针对社区强项进行探究(例如治安区块等)。 
   
 【台湾儿童暨家庭扶助基金会】 台湾儿童暨家庭扶助基金会(TFCF),是民间国际性非营利组织。帮助对象为18岁以下弱势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经济扶助及儿童保护是两大服务主轴。目前在台湾共有24个家扶中心以大同育幼院,已帮助超过二十万台湾儿童成长自立。 
 TFCF的运作、募款和相关计划执行,以及TFCF如何协助弱势家庭(儿童)之相关层面的问题,都将在参访中得到答案。 
   
 【范特喜微创文化】 将闲置老旧建筑以缘建筑的概念,进行空间改造及分割。各类型不同产业的微型创作者进驻范特喜的聚落,也开启与巷弄居民共生的生活连接,记起家乡的美好。使乡镇发展出和地方平衡的商业模式,让大家到家乡的可能,能参与更多乡镇的议题。 
 我们将参与范特喜微创文化公司成果分享与座谈(如何推动全台的地方创生和社区营造的另类区块);解答企业与公司如何和相关基金会进行合作、如何执行其项目以及困难点为何等问题。 
   
 【光复新村】 光复新村是早期台湾第一个新市镇,有着浓厚的眷村味。921大地震后三年,居民再度意识到闲置宿舍再公共化的价值,希望以社区生活博物馆,引入艺术家的文化创意,转化成与地震博物馆互相辉映。如今,光复新村经过社区活化再利用,摇身一变成了文创艺术的眷村。 
 我们将从这里了解公共部门如何改造眷村空间、及相关协会如何透过案件推动地方创生与老街改造。 
   
 【高雄市社区联合发展协会】 从事社区联合发展公共事务研讨,培力社区发展管理领域人才,促进公部门及城乡社区发展的相互交流、社区联谊活动与绩优社区观摩学习、接受公部门和民营企业机构委托办理研习及专案计划执行,并推动社区联合发展、各项公共事务的处理,以凝聚各界共识、资源分享、增进合作、提升年长者及弱势民众福祉与地方繁荣。 
 参访主题:1、理事长进行社区营造案例分享;2、透过评鉴员的身份,说明台湾当前社区营造的现况与评鉴标准;3、实际走访社区,以评鉴员的眼光来看相关问题。 
   
 【南投天空的院子】 创始人何培钧将闲置的老房子重新赋予生命,成为在地文化保存和吸纳外界新点子的聚落,让空间成为社会企业经营的型态。 
 参访主题:何培钧分享小镇理念(在地美好生活,食宿学文与实现价值);小镇联谊活动分享会;竹山光点店铺社会实践 (场域参访、社会实践、反馈学习);竹青庭人文空间(地方老客运站活化,产地餐桌到空间友善关系)。 
   
 【台东县池上乡文化艺术协会】 2009年起池上举办「秋收稻穗艺术节」,由钢琴家陈冠宇演出开始,而后每年艺术节邀请到张惠妹、优人神鼓、A-Lin、 伍佰& ChinaBlue 等接棒。在稻浪中翻舞、高歌,成为独特的艺术表演型态,跃上国际媒体。融合天、地、人的天然剧场,让池上之美广为人知。2016 年「台东县池上乡文化艺术协会」成立,池上四季的活动由协会主办,期许成为其他乡镇推动「地方创生」的参考模式。 
 参访主题:了解池上地方创生和相关协会推动文化创意艺术在池上扎根所做的努力。 
   
 【ARIQA!出发南回】计划 Ariqa(读音阿嘿),是排湾族语“走吧”的意思。是台湾第一个结合“实境科技”(科技力)与“设计思考”(设计力)的在地创生发展计划,是地方创生发展模式的新典范。通过再造地方生命力、激发地方结伴力、培育地方导览力。透过结合设计力与科技力的创新模式,实现地方创生的美好发展目标。 
 参访主题:体验当地如何通过艺术家、艺术品与地方的连结、交流,让艺术与在地生活、传统文化产生火花,进而带动南迴地区产业文化的发展。 
 